化疗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为何说特医食品是慢性病的克星
TUhjnbcbe - 2023/11/7 20:35:00

补品、补汤≠特医食品

传统补充营养,病人家属喜欢滋补的鸡汤、参汤。这种补充营养的方法并不科学,常常会产生副作用,对于住院病人来说,与病魔作斗争是一件体力活,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,体内的免疫修复系统可能会抵抗不了病*。

家属准备的鸽子汤、鸡汤、排骨汤、海参等这些补品,它们真的有营养吗?的确,身体虚弱的患者喝点汤汤水水能够增加食欲,补充部分营养,但离身体需要的目标量还差得很远,尤其是病情较重等需要流质饮食的患者,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就会引起营养不良,导致并发症增加,住院时间延长,住院费用增加。

为防止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,患者就需要及时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,简称特医食品,它不同于普通食品、药品和保健品,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食品,必须在医生或者营养医师指导下,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。而且这种食品需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配方,具有个体化特性。

因此,对患者及时、科学以及无副作用地提供营养极为重要。平常,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形式进行,通过将由食物制成的营养素直接灌进胃肠中的所谓“肠内营养”,由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,正越来越受到医生和营养师的追捧。

如果患者完全无法正常进食,就需要全天使用特医食品,以起到营养支持的作用。特医食品的应用是临床营养学科开展工作、服务于临床病人的的重要手段,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类型特医食品调整搭配营养比例和密度,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,促进疾病恢复。

特医食品可以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

首都医科大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石汉平曾说:“我国肿瘤患者五年存活率不到欧美国家的一半,处于“高发病,低生存,重治疗,轻支持’的现状。其中,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严重的威胁。”

石汉平眼中的“轻支持”指向了特医食品在临床应中用的严重不足,他表示,因为特医食品应用不足,57%的肿瘤患者存在中度、重度营养不良,其中71%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。

有临床验证,特医食品三大作是用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10%—15%,缩短住院时间5—7天,减少住院费用美元。尤其对肿瘤患者,规律性应用特医食品后,可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放化疗的耐受力,减少并存疾病与并发症;节省20%的医疗费用,明显缩短住院时间,尤其是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。

供vs给

很多人还记得年11月29日的央视《焦点访谈》,这期名为“供给侧改革:满足旺盛需求”的节目,就以涉及到了特医食品。在采访中,杜方岭也向记者提到这种“供与给”的矛盾:一方面我国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肾脏病、老龄患者等特殊人群数量占世界总数的比例非常高,对特医食品需求旺盛;另一方面,根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,全球每年特医食品消费亿--亿美元,市场年增速6%以上。但中国特医食品产业尚处萌芽阶段,产值6亿,占全球产值的1%。

困扰我国特医食品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?石汉平医生提到:“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将营养疗法作为治愈慢性疾病的最终解决方案,我国应尽快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并出台措施,将营养治疗视为与手术、放疗、化疗及其他治疗一样成为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。”

长期以来,特医食品一直尴尬地徘徊在药品和保健品之间。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就坦言,此类食品不是药品,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对企业推广也避之唯恐不及。”杜方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,“临床医生倾向于药物、手术治疗,受此影响,患者多选择药物治疗;医院对营养不良临床诊断不足、缺乏检测方法。”

近两年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将继续进行制修订配套产品标准,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标准相信,在国家的高度视重、标准法规的逐步完善、行业的共同努力下,特医食品会释放出巨大活力!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为何说特医食品是慢性病的克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