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疗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免疫治疗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,怎么办
TUhjnbcbe - 2024/4/8 8:26:00

EGFR作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,在非小细胞肺腺癌这个亚型中,突变概率达到50%了以上。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不断研发上市,得益于这些优秀药物的治疗,很多患者达到了长期生存的目的。

靶向药物副作用小,服用方便,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。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款靶向药物能够避免耐药的结局。当靶向药物耐药后,患者又不愿意使用化疗时,治疗措施就比较局限了,只能选择使用免疫治疗,或者抗血管生成机制的靶向药物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以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为目的,单独使用获益并不大。而EGFR阳性肺癌患者使用PD-1抑制剂的有效率并不是特别高。

尽管如此,多数患者在EGFR靶向药物耐药之后,还是会选择使用PD-1抑制剂。但在免疫治疗过程中,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,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,此时患者应该选择继续治疗还是放弃呢?

认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

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指使用免疫治疗药物之后,病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被过度激活,释放了大量的细胞因子,并引发了全身炎症反应。患者往往表现为发热、低血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。如果情况比较严重,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。

由于免疫治疗药物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,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里发生的概率会比较高。对于使用PD-1/PD-L1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的患者而言,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概率约为0.07%,并不常见。如果出现了,意味着什么?该如何应对呢?

下文中分享的案例,带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对治疗的影响。

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导致患者放弃免疫治疗

年9月,一名67岁的女性因胸痛而入院检查,胸部CT发现右肺有一个病灶,纵膈淋巴结有肿大。患者被诊断为IV期肺腺癌。通过第二代基因测序发现有EGFR基因19号外显子非移码缺失突变,TP53基因突变,但没有ALK、MET、BRAF基因突变。患者一线使用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,每天用药毫克。

年4月,由于患者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,胸部超声显示右侧有大量的胸腔积液。患者停用吉非替尼,改为使用奥希替尼治疗,每天用药80毫克。同时使用了胸膜导管排出胸腔积液。经检测,胸腔积液内有癌细胞,PD-L1表达高达80%,同时存在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,没有其他突变。由于患者胸腔积液的情况控制得不好,因此停用奥希替尼。考虑到患者的体力情况欠佳,因此不能接受化疗。

年6月,患者开始使用PD-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,每次剂量毫克。给药当天,她出现了发烧、恶心、呕吐和胸痛。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略微升高,但是抗生素并不能控制病人的情况。

使用PD-1抑制剂治疗第8天,患者出现了低血压、低血氧、心动过速和皮疹。经检查发现有转氨酶升高、急性肾损伤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。血液培养为阴性所以排除了细菌性感染,但是T细胞数量、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都显著升高,因此被怀疑为2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。除了给予患者输液和吸氧之外,在输注PD-1药物的第3天和第8天给予甲基强的松治疗(每天毫克)。第9天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,杀伤性T细胞数量也恢复了正常,其他症状都获得了缓解。

图:相关数据指标和胸部CT检查

甲基强的松的用量在两周内逐渐减少,患者的体力状态逐渐好转,体力评分从4分降低至1分。患者在年7月4日出院。

一个月之后的随访检查发现,胸腔积液明显减少。由于担心再次出现不良反应,患者拒绝继续使用PD-1抑制剂治疗,也没有使用其它抗肿瘤治疗。年11月,因为右肺病灶和脑转移进展,患者不幸去世。

不良反应的两面性

案例中的患者虽然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,但经过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,遗憾的是患者后期放弃了免疫治疗,甚至也没有继续使用其他治疗方式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后期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。如果患者适度降低PD-1抑制剂用药剂量,等体力逐渐恢复了,再联合低剂量化疗,也许可以继续受益。

免疫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两面性。以前我们分享过这样的病例:病人用免疫治疗,如果不良反应严重,这可能显示身体对疗法起了反应,生存期可能会更长一些。

EGFR基因阳性肺癌患者在使用PD-1药物治疗时,要当心细胞因子风暴出现的可能性,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早干预,以免影响后期治疗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免疫治疗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,怎么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