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疗

首页 » 常识 » 灌水 » 老年头晕,警惕脑血管狭窄
TUhjnbcbe - 2020/6/5 21:08:00

患者张大爷,73岁,间断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,发病后就医院内科门诊,诊断为“脑供血不足”,给予改善脑供血药物治疗,效果欠佳,随后做了CT血管成像(CTA)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重度狭窄,脑动脉硬化;颅脑MR提示脑内多发梗塞灶(图1)。

张大爷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神经外科,行全脑血管造影(DSA)检查,结果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(图2)。

经过分析,患者频繁出现头晕及肢体乏力,DSA提示左侧颈内及椎动脉严重狭窄,若不予积极干预,很有可能出现急性脑梗塞风险,决定对患者施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,于-11-02在我院导管室局麻下行右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端支架置入术,医院神经外科尹志强主任和我科孙起*主任共同完成。

术中首先顺利放置右侧椎动脉支架,放置成功后再次放置右侧颈内动脉支架,术后造影提示支架到位良好(图3),缝合器缝合血管穿刺处,手术过程顺利,大约持续1个半小时,术毕患者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安返病房。

3天后张大爷出院,症状明显好转,给予双抗治疗(拜阿司匹林㎎+硫酸氯吡格雷75㎎poqd)。

目前,在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,其主要的检查方法为影像学检查,主要包含MRA、超声、CTA及DSA(图4)等,但MRA、超声、CTA检查会受到仪器、技术原理等原因的影响,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不小误差,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,DSA)检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,其原理为将对比剂注入到目标位置,依据患者脑部血管的血流特点,采集静脉期、动脉期等各个时期的影响,将采集的图像经过数字减影处理,得到最后的图像,对患者的病变部位的血管信息进行探讨分析。

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具有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。虽然药物治疗具有无创伤的特点,但对于严重狭窄以及闭塞患者难以获得治愈效果,复发率较高;外科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显著,但创伤较大,部分患者尤其是体弱、高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。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创伤小、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,能够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,并降低复发风险,但其效果容易受术者操作经验、治疗时间窗以及病例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。相信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、器械与技术条件的改善以及临床研究的渗入,越来越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从介入治疗技术中获益。

医院-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年,熟练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,竭诚服务于密云区及周边广大患者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老年头晕,警惕脑血管狭窄